时间:2021-07-2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阿富汗战争20年启示录改变命运,对她们来说永远是奢望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 (文/徐群) 时间拨回2005年,我人生中一帧极其特别的画面定格在这里。当时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我被派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担任文字记者,也成为新华社常驻喀布尔的第一名女记者。回忆往昔,犹如昨日重现。 从当年满街都是呼啸而过的美军军车,到如今美军从基地“一夜间”断电撤离,阿富汗表面上摆脱了美军的占领,但人们能否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这个疑问,却始终悬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空。 作为记者,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是常事,但有一次我印象尤为深刻。刚刚去世的美国前防长、鹰派人物代表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任时,主导美军入侵阿富汗。2005年底他曾到访阿富汗,并和时任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一起在总统府召开联合记者发布会。发布会前,两位政要按惯例来到总统府内设置好的发布台前,戴好各自的耳机开始了记者会。原本一切顺利进行,突然,不知是拉姆斯菲尔德的耳机出了什么状况,只见他皱着眉把耳机拿下来,嫌弃地看了两眼,嘟囔了几句后,一把将耳机甩在了桌子上。旁边的卡尔扎伊一脸“处变不惊”,只是赶紧找人来更换设备。若不是两国力量如此悬殊,若不是阿富汗现政权的稳定需要依赖美国的支持,堂堂一国总统何至于在自己的国家被另一国的防长弄得如此颜面扫地。 作为女记者,虽然我在阿富汗外出会受到很多限制,但在采访女性方面我具有先天优势。一年时间里,我采访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女性,既有阿富汗第一位女省长、女伞兵,也有女教师、街头女商贩,以及社会最底层的女性。 阿富汗女性长得很漂亮,虽然连年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让大多数人满面灰尘、一脸憔悴,但她们头巾下秀美的脸庞经常让我也不禁多看两眼。我曾经走访过喀布尔很多学校,里面的女生大多开朗活泼。她们经常会很好奇地来跟我聊天,问我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从她们的眼神中,我清楚地感觉到好奇与羡慕。一个同样来自亚洲的女孩子,自由地在国外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在她们看来应该是很神奇、也很神气的。 在阿富汗,对女性的限制大大超出男性,加之国内民众文盲率高达65%(世界上文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经常会发生一些针对女性的极端惨剧。 2005年,阿富汗接连爆发多起当地女性不堪折磨自焚的事件,这种新闻对于一名女记者来说尤为震惊。于是,我在一次赴阿富汗西部省份赫拉特采访时,专门去探访了一名自焚女性的姐姐,她哭着跟我讲述了妹妹的悲惨经历。她妹妹的丈夫有了外遇,为了顺利离婚,逼迫她说自己和其他男人有不正当关系,但遭到拒绝。那个男人此后一直打骂虐待她,妹妹最终不堪折磨,同时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选择了自焚这条路。听着她字字血泪的控诉,我除了心痛,几乎一句话都说不出。改变命运这几个字对于这些生长于战乱国度的女性来说,永远都是奢望。 如今,我离开阿富汗已有十多年。前几年陆续听说分社前雇员和另一个曾经也很熟悉的当地记者中弹身亡的消息,让我又一次次感受到当地局势的动荡和生命的脆弱。(作者为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本报驻喀布尔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