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综合资讯 > 文章

生一孩→二孩→三孩,需改变这个文化符号

时间:2022-03-1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彭宁铃)“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对于民众关注度极高的生育话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上述工作部署。

  而在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之前,多个代表委员关于生育的建议已引起热议。进行个税专项扣除传递了什么信号?

图为青海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看护婴儿。(资料图) 孙莹 摄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纳入个税专项扣除

  专家:当前最直接、最可操作措施之一

  “将生育涉及的经济成本纳入面向全员的个税专项扣除,是当前最直接、最可操作,且能体现降低养育成本的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无疑传递出政府在想方设法为想生孩子的育龄人群降低生育、养育成本的积极信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他还提出,针对不同孩次,也应有针对措施。“对一孩、二孩、三孩的计税要不同,对生孩子相对比较多的,要加大减免的力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善意释放生育。”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

  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近日也表示,要让更多家庭愿意生、敢于生,很重要的一条措施便是通过税收手段鼓励生育。

  他说,一直以来,“工资薪金”税目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比重较高,属社会人口结构的主力阶层,“该群体受教育程度高、文化素质好、生育意愿较强,国家加强对工薪阶层税收政策扶持,鼓励该群体多生多育,将对二孩、三孩政策落地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不过,陆杰华也指出,对老百姓来说,这类(婴幼儿照护费用)成本是不是生育成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可能未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发展普惠托幼服务或许更直接更有效,但还要看下一步如何落实。”

资料图:甘肃省妇联保育院的孩子们观看兰州市野生动物优秀摄影作品科普巡展。(资料图) 徐雪 摄

  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强制男性休陪产假……

  多个代表、委员提出建议

  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显示,中国人口总量增速有所放缓,总和生育率下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加仅48万人。全国出生人口再创新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梳理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发现,有几类趋势受到普遍认同。

  除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覆盖0—3岁幼儿家庭,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还建议,产业园区增加托育配套、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兴办托育机构。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落实鼓励生育政策,要为年轻人和用人单位减负。”

  全国政协委员张俊廷则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政策,降低生育成本,倡导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同时鼓励一些大企业、单位提供免费的托育服务

  在平衡女性生育权与工作权方面,不少代表委员就男性陪产假提出建议。

  目前,女性产假与男性陪产假天数存在巨大差异。全国各地产假范围大概是128天-190天,而男性陪产假在7天-30天。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认为,女性产假和男性陪产假之间的天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可能加剧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业歧视,同时不利于提高男性对育儿活动的参与度,进而降低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为了给男性更多的时间照顾产妇和新生儿,建议将男性的带薪陪产假增加到30天至42天。

  全国人大代表、暨南大学教授卢馨表示,鼓励生育,如果只是简单延长女性产假,收效甚微。建议适当延长男性陪产育儿假并实施灵活休假,男性陪产育儿假可以不一次性休完,而是建立假期分割、共享的灵活休假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还建议,强制男性陪同生育的妇女休产假一个月,让男性同胞一起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义务。

资料图:“身份证”上印上宝宝的小脚丫。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资料图:“身份证”上印上宝宝的小脚丫。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促进生育

  “治本”需要营造生育友好的文化观念、政策环境

  多个生育建议,对提升生育率有多大作用?

  “无论是减免税、发育儿津贴还是强制男性休陪产假,都是目前最直接的促进生育的措施,所提出初衷都是围绕降低老百姓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具体效果则需看落实。”陆杰华表示。

  在专家看来,包括短期减税、育儿津贴在内的种种生育措施,短期内可能会起一定促进效果,但都相对“治标”。从更长远来说,“治本”需要营造一种生育友好的文化观念。

  “研究发现,相比80后,90后的生育意愿持续在降低,00后可能还要低。”陆杰华表示,随着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的转型,晚婚晚育不生少生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加上结婚、生育年龄推迟叠加的作用,其实可能会抵消上述措施带来的影响。

  “缺少意愿,再怎么创造经济环境,也可能很难有效果。”陆杰华说,未来应“标本兼治”,在短期政策改善的同时,要使所有人从过去的观念中转变:孩子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财富。

  他还强调,一孩是生育金字塔的基础,当创造了一孩二孩生育友好的政策环境,三孩就不再是我们担忧的。“因为如果绝大多数育龄人群都能生一孩二孩,生育肯定会有回升。”(完)

新闻热点精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2年全国两会新浪特别报道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上一篇:31省区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3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2例

下一篇:阻击奥密克戎: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

推荐阅读
工作人员 | 联系《中国网视台》 | 关于《中国网视台》
中国网视台 版权所有 欢迎合作!联系QQ/微信:986569019
法律顾问: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 主任:贾霆  |   QQ:986569019  |  地址:www.cntv.one  |  电话:邮箱:98656901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