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各地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各地资讯 > 文章

时光留痕 上海师大教苑楼的老故事

时间:2021-10-28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时光留痕 上海师大教苑楼的老故事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走进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东部校园

  顺着沿河路往右走过音乐厅

  便是教苑楼

  整个建筑群色彩鲜明

  高低错落

  既巍峨壮美

  又优雅灵动且富有现代感

  时光荏苒

  教苑楼历经20个春秋的洗礼和升华

  见证了我校教育、艺术类学科的蓬勃发展

  燃眉之急田家炳先生伸援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等各类用房日益捉襟见肘,不少教室甚至改做实验室及辅助用房。1997年,上海市教委对我校办学布局结构作了调整,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我校,就地(原卢湾区制造局路666号)成为我校的初等教育学院。不久,我校与卢湾区教育局签约,把初等教育学院所在地块置换给卢湾区教育局,初等教育学院近2000名学生于2001年之前转入徐汇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培养的是高学历小学师资,培养目标、规格、方式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教育硬件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徐汇校区东部校园新建一幢相对独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大楼迫在眉睫。1999年11月,我校关于新建第五教学大楼项目的报告得到了市教委的批准。

  1997年9月29日

  举行初等教育学院揭牌仪式

  在20世纪90年代,田家炳基金会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和田家炳中学,成为一道靓丽的教育兴国风景线。经过沟通,田家炳基金会表示愿意捐助我校,10月,田家炳基金会同意为我校捐赠500万人民币用于建造第五教学大楼的部分资金。按照捐助章程,第五教学大楼采用田家炳在全国捐助的统一名称,被命名为“田家炳教育书院”,这也是他向内地大学捐助的第45家教育书院。11月22日,学校举行“田家炳教育书院”的开工典礼。

田家炳(左)在田氏塑胶厂房外留影(图片来源:香港商报网)?

  田家炳(左)在田氏塑胶厂房外留影

  (图片来源:香港商报网)?

  2000年12月

  校领导视察田家炳教育书院建设工地

  2001年11月20日

  田家炳先生来校参观

  典雅现代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2002年10月21日,学校隆重举行“田家炳教育书院”落成典礼。田老、田家炳基金会董事长田定先、时任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时任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等各界嘉宾出席落成仪式并为书院落成剪彩。

  2002年10月21日

  “田家炳教育书院”落成

  作为一座设计合理、设备先进的多功能建筑,田家炳教育书院令人眼前一亮。这是我校第一座围合式结构的建筑,因此在建设用地较为宽敞的前提下,把书院设计为几个模块,组合成带庭院的围合式多层建筑。书院各建筑之间用连廊、架空、穿插等手法加以联系,这样的布局不仅环境优美,采光通透,而且有利于功能分区,使用单位也可相对独立,充分体现现代教育建筑的发展方向。因此,田家炳教育书院荣获2002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这是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

  初建时的教苑楼局部

  田家炳教育书院主要供教育学院、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等院系使用,此外,美术学院的画室、陶行知研究中心等也有一席之地,而C座多功能厅不仅为艺术类学生的毕业演出提供场地,而且也成为不少重要会议的举办场所。田家炳教育书院的启用,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我校陶行知研究中心曾是陶行知先生1934年创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的《生活教育》编辑部的载体,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人格精神与教苑楼建设初衷同频共振。也许是已有文苑楼的缘故,田家炳教育书院的名称逐渐被“教苑楼”代替,两苑矗立,彰显我校人文、教育深厚的底蕴。

  关注民生,聚焦热点,陶行知研究中心、非遗传承研究中心推出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累累硕果教育、艺术学科蒸蒸日上

  

  2006年10月

  田家炳先生一行来校访问

  我校自建校以来,就伴随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上海输送大量的基础教育师资。作为我校的“老牌”学科,教育学科源于1954年成立的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之后一路发展壮大,如同一棵大树开枝散叶,生机盎然。

  

  1983年

  成立教育科学研究所,并创办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第一个教育管理系,培养中等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涌现出一大批以上海市教育功臣刘京海、仇忠海等为代表的教育战线精英。

  

  ?1996年

  我校的学科教育研究中心更名为学科教育研究所,由我校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建设。

  

  1997年

  教育管理系、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组建成立教育科学学院。

  

  1999年

  我校在全国师范大学中第一批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开创全国小学教育本科化的先河。进入新世纪,在实施优先发展教育、培养适应国际化大都市需要人才的新形势下,教育口的资源合并势在必行。

  

  2002年4月

  卫生保健专业更名为小学教育(卫生保健)专业并正式归入初等教育学院,填补了我校基础教育卫生保健师资的空缺,该专业的授课地点一度设在校医院楼上,便于诊疗实践。

  

  2002年6月

  由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和学科教育研究所三个单位合并重组的教育科学学院诞生。强强联合,实现资源优化,资源共享,资源扩容,我校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3年11月1日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

  第一个教育管理系举行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

  1998年6月27日

  小学教育研究所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

  2006年10月,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以及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高师培训中心四个单位联合起来,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作为上海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我校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一批教育学、心理学大家熠熠闪光:廖世承,倡导“六三三学制”,创立和发展我国教育心理学科,为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奋斗了一生;李伯黍,我国品德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几位著名学者一起主编的《心理学》是我国“文革”后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学的第一本教材;燕国材,在国内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概念及其理论,亦是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前辈们脚踏实地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他们的教育思想深远绵长,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比较贫困的年代,着力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令人感佩不已,时刻鼓舞着师大人奋发图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心理学家廖世承

  

  李伯黍(前排中)与他的学生们

  燕国材(前排中)给学生上课

  2011年11月25日,在教苑楼多功能厅举行了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此,我校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前进步伐,对教师教育模式创新进行持续的改革与探索,为上海打造卓越教师队伍。

  2012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小学教育专业“面向教育国际化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被列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017年,我校入选教育部“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院校。科学教育、小学教育两个专业进入2021软科中国专业排名A类。上海师大在锻造一流教师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培养培训的师资活跃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成为基础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的中坚力量,其中不乏一大批上海市教育功臣、中小学特级校长和特级教师,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卓然的业绩,不断拓展深化我校教师教育的文化根基与精神血脉。

  2020年教师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校看望慰问教师,高度肯定了学校为上海基础教育做出的贡献。在二十年的芳华岁月里,教苑楼不仅目睹了我校教育学科的累累硕果,也见证了艺术类学科的蓬勃发展。作为一所师范院校,我校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传统学科也是强项。2000年,谢晋导演创办的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正式加盟我校,成为我校的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增加了许多艺术类的新专业、新方向。

  我校艺术学科不再局限于音乐、美术等传统科目,艺术学科的大家庭欣欣向荣,多姿多彩。众多艺术形态汇聚教苑楼,浓郁的艺术氛围令人心驰神往,热爱艺术的师大学子徜徉其间,而经过教苑楼的路人,听到那悠扬的琴声,琅琅的早功书声,也会不禁陶醉。2019年7月11日,影视传媒学院成立,并入驻东部校区文馨楼,翻开艺术教育新篇章。

  教苑楼作为上海师大发展史上

  个地标建筑

  承载了青春梦想与校园记忆

  教苑楼的奋斗者们

  无论身处何方

  始终牢记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崇高使命

  锐意进取?再谱新篇

  摘自:陆建非、洪玲《教苑楼:教育与艺术的并蒂莲》

  

  

  供稿:陆建非、洪玲

  文字:刘藏藏

  编辑: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山东日照新增1例确诊4例无症状感染者

下一篇:江西一地急寻入境复阳病例次密接者!涉及火车站、公交、大巴

工作人员 | 联系《中国网视台》 | 关于《中国网视台》
中国网视台 版权所有 欢迎合作!联系QQ/微信:986569019
法律顾问: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 主任:贾霆  |   QQ:986569019  |  地址:www.cntv.one  |  电话:邮箱:98656901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