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各地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各地资讯 > 文章

甘肃乡村妇女“千缝百纳”痴心“红军鞋”二十载

时间:2019-04-18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甘肃乡村妇女“千缝百纳”痴心“红军鞋”二十载

中新网甘肃陇南2月28日电 (艾庆龙 闫姣 高康迪)初春,天气转暖,哈达铺镇红军鞋厂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水滴滴落之声与厂房内“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此刻,高月菊正端坐于老式缝纫机前,对成型的布料进行首尾缝制,不一会,鞋帮初步成型。像这样的情节,她也记不清在二十载中,经历过多少次。

“现在谁还穿布鞋,纳鞋赚不了钱”“年纪轻轻不出去打工,简直瞎闹”,作为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上街村村民的高月菊开始“研究”布鞋时,亲戚朋友对她的评价并不好。

“黑鞋帮、白鞋底”在别人眼中是土气代表的布鞋,但在高月菊看来,却是一个极具红色的长征故事。在战争时期,红军长征路过哈达铺,当地民众得知红军战士穿草鞋甚至没有鞋穿的情况后,自发赶制布鞋赠送。高月菊告诉记者,她的外婆当时就赶制了七八双送给红军。

图为村民借助模子画“红军鞋”鞋面。 艾庆龙 摄

在“红军鞋”故事中长大的高月菊到了工作的年龄,偶然听到外婆的唠叨,让她萌发出纯手工制作红军鞋的想法。1998年,高月菊与丈夫徐文林商量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自家两间20多平米的房屋内开始了“纳鞋”工作。

创业初期,家徒四壁,朋友赞助了一台缝纫机和一个废车胎,原料则来自于丈夫的一件条绒衣服。高月菊按照儿时学习的纳鞋手艺开始制作布鞋。

第一批八双布鞋在当地哈达铺镇红军街摆摊售卖时,周围的居民对此褒贬不一。“但好在3天全部卖出,收入70多元。”高月菊“赔本”的心态因收益而改观,同时,她也获得了顾客的建议,“想办法,将红色故事融入布鞋内”。

如何“借”鞋讲故事,着实为难着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高月菊,她向村庄老年人学习纳鞋技巧,在拜师学艺过程中,将听到的红军长征故事又讲给游客和顾客。

同时,为保证布鞋质量,高月菊将制鞋流程细化为撑麻、搓绳、纳鞋底、做鞋面、裹底子等二十多道,并采用流水作业。

在厂房展架上,整齐摆放“红军鞋”半成品。 艾庆龙 摄

“光纳底,一般都要耗费两天时间。”面对较好的市场需求,仅凭高月菊夫妇之力,难以应付。他们便召集有点布鞋手艺的村民进行培训,合格后招为帮工,按绩效发工资。

此前,村民赵月花对于布鞋认知停留在“自给自足”上。如今,已随高月菊纳鞋18年的她告诉记者,退出历史舞台的布鞋,因其“红色基因”重回脚上。

随着当地官方挖掘哈达铺红色资源,“红军凉粉”“红军鞋”……市场需求渐渐增多。高月菊和家人商量,利用全家积蓄,并贷款扩大生产,搬进了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三层厂房。2018年销量已超过6000多双。

高月菊透露,下一步,她打算与当地农民合作社合作,在补充资金链条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提高“红军鞋”产量,使其脚印遍布全国。(完)

上一篇:河北2019年安排营造林任务1000万亩

下一篇:四川冕宁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正在紧张展开 已出动381名消防员

工作人员 | 联系《中国网视台》 | 关于《中国网视台》
中国网视台 版权所有 欢迎合作!联系QQ/微信:986569019
法律顾问: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 主任:贾霆  |   QQ:986569019  |  地址:www.cntv.one  |  电话:邮箱:98656901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