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当我们巡逻队员在江面上发现一头出生不久的小江豚,趴在妈妈的脊背上时,大家都高兴坏了。”10月18日,在安庆市长江江豚西江迁地保护基地内,大观区渔政站站长何广胜一脸兴奋。今年6月前后,保护区再次诞下一头小江豚,连续两年喜添新丁让保护区内的江豚数量达到了19头之多。
江豚家族连续“添丁” 安庆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办公室主任蒋泽球表示,江豚种群的变化预示着长江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改善,为了留住长江的“微笑天使”,安庆各方齐心协力,为江豚保护“让道”,使得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 圆圆的脑袋,胖嘟嘟的身子,铅灰色或灰白色的皮肤,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因天生一副“微笑”面容,又被称作“微笑天使”。 上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约有2700头江豚,2006到2012年呈大幅下降趋势。2017年,长江流域有江豚1012头。目前长江安庆段约有130到160头江豚。 2013年底安庆市建成西江江豚救护中心,2014年4月成功救护并治疗康复5头搁浅受伤江豚;2015年6月,这里还诞生了一头小江豚,这是国内首例在保护区内出生的江豚。2018年6月,西江再次出生1头幼豚,而今年诞下的幼豚实际上已是保护区的第三次“添丁”。 江豚的怀孕周期为11个月,一般都在每年的五六月份进行生产。“而生下来的幼豚在前6个月都是驮在妈妈的背上,不能单独活动。”何广胜介绍,所以江豚妈妈会驮着幼豚浮出水面呼吸,也正是这样,西江保护区的巡逻队员在巡逻时发现了这新生的小家伙,之后通过监测得到了证实。 巡逻50公里保护江豚 连续“添丁”是保护江豚再好不过的消息,同时也预示着长江安庆段的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改善。在这背后,是安庆市采取多管齐下,全力为江豚保护“让道”的举措。 36岁的余海翔,家住安庆市大观区袁柏新村。余海翔曾是地地道道的一位渔民,家中有着一条14米长的渔船,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2018年,为响应政府号召他的渔船被拆解,而余海翔则成为了西江保护区的一位巡逻队员。如今他每天骑车沿着长江两岸巡逻50公里,为的就是保护长江的江豚。 2019年,大观区的减船任务为234艘,6月底长江干流渔船已全部拆解,提前半年完成减船任务。今年2月,安庆全面启动《安庆市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条例》立法工作。安庆也成为全国首个为保护单一濒危物种而启动地方立法的市。这几年,陆续有很多科研单位加入江豚保护研究中来。2014年,“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安庆师范大学,11名年轻博士陆续加入。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责任编辑 杨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