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文章 当前位置: 金融 > 文章

超500家上市公司参与疫情影响问卷调查:逾九成企业生产受拖延 加速筹划智能化自动化迭代

时间:2022-05-3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下载新浪财经APP,查看更多资讯和大V观点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今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深圳、上海等国内多个重要城市先后受到冲击。叠加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其生产经营状况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全面评估、了解疫情对上市公司经营造成的影响,证券时报联合深圳价值在线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2022年疫情下上市公司经营状况问卷调查,摸底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趋势。

  问卷调查自4月9日启动,至18日截止,累计收到507家上市公司的有效回复。调查统计显示,整体来看,上市公司抵御疫情风险能力较强,约61%参与调查的公司认为“疫情对公司只是短期影响,疫情控制后能马上解决”,但也有8%的公司表示“疫情对公司产生长期深远不利影响”。业绩预测方面,约70%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基本持平”或“实现增长”;约16%受访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下滑15%或以上”。

  疫情对上市公司生产运营带来哪些困难和挑战呢?参与调查的公司中,59%的公司面临“用工、原材料等成本增加”;58%的公司面临“原材料供应受阻”;54%的公司面临“产品、工程等订单交付受阻”;51%的公司面临“订单等市场需求下降,行业受疫情影响开工不足”。

  面对疫情的考验,“实施智能办公、自动化生产等”是参与调查上市公司的主要应对方式,占比约81%。约68%的公司认为目前有关防疫抗疫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并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后续在“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或企业加大税费减免力度”“降低或延期支付企业社保费用”“酌情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贷款利率补贴”以及“给予用工补贴”等多方面获得政策支持。

  六成公司认为疫情是短期影响

  数据显示,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规模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境内上市公司超过4800家,总市值超过70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由2018年的近四成增长到目前的约半数;上市公司缴纳的税,相当于全国税收收入的近1/4。上市公司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彰显。

  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上市公司在疫情的挑战下能否稳住生产经营,对国内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与此次调查的507家上市公司分布在73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31%)、深圳(20%)、北京(6%)等。截至4月18日,上述73个城市今年以来有42个城市曾被列入中高风险地区。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占比最高为57%,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1%,金融业占比5%排名第三。参与此次调查的公司市值分布在500亿元以下的占比93%,其中1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占比最高,为69%。此外,参与调查的公司中有69%为民营企业。

  整体来看,上市公司抵御疫情能力较强。61%参与调查的公司认为“疫情对公司只是短期影响,疫情控制后能马上解决”,15%参与调查的公司认为“疫情影响不大”,两者合计76%。有7%的公司认为“疫情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对公司有正向影响”。另外,也有8%的公司认为“对公司产生长期深远不利影响”,这部分公司主要为市值低于50亿元的民营制造业。

  截至4月26日,累计122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报,从营收表现来看,893家公司营收实现正增长,占比约73%;剩余27%的公司营收同比出现下滑,其中148家公司营收同比降幅超过15%,占比12%。

  从调查问卷数据来看,疫情对上市公司营收影响有可能在二季度“扩大”。数据显示,仅有28%的上市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实现增长”,42%的公司预计“基本持平”,有30%的公司预计营收出现下滑。从下滑区间来看,预计“下滑15%以内”的占14%,10%的公司预计下滑15%至30%,6%公司预计下滑超过30%。

  从疫情对公司全年销售计划影响程度来看,9%的公司预计“没有影响”;43%的公司认为“影响很小,在15%以内”,35%的公司认为“略有影响,影响在15%~30%”。也有13%的公司预计“影响较大,在30%~50%”或“影响很大,在50%以上”。

  外部挑战:

  成本、物流、需求

  从疫情对上市公司运营扰动来看,参与此次调查的上市公司反映,影响主要集中在成本、物流、需求三个方面。

  企业反馈的困难与挑战,也呼应了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在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上升,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通胀高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上市公司发展面临的成本、资源、环境等硬约束不断增强,盈利持续修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在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难度不断加大。”

  具体来看,59%的公司反映面临“用工、原材料等成本增加”困难;58%的公司反映有“物流不通畅,导致原材料供应受阻”困难;54%的公司面临“物流不通畅,导致产品、工程等订单交付受阻”困难;51%的公司反映“订单等市场需求下降,行业受疫情影响开工不足”。另外,“重要文件签字受限,影响公司有序运行”(39%)、“资金周转紧张”(24%)、“税费压力”(11%)也是公司反映面临的主要困难。不少公司同时面临多个困难,59%的公司面临3个或以上的困难。

  成本方面,参加调查的公司认为成本上涨压力主要来自物流(71%)、原材料(69%)、防疫物资(61%)、人力(47%)等四方面。

  物流方面,5%的公司认为对经营“没有影响”;40%的公司认为“影响很小,在15%以内”;35%的公司认为“略有影响,在15%~30%”;14%的公司认为“影响较大,在30%~50%”;7%的公司认为“影响很大,在50%以上”。

  需求方面,12%的公司认为疫情“没有影响”到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39%的公司认为疫情对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影响很小,在15%以内”;35%的公司认为“略有影响,在15%~30%”;12%的公司认为“影响较大,在30%~50%”;2%的公司认为“影响很大,在50%以上”。

  超九成公司反馈生产受拖延

  在疫情防控限流动、防交叉的大背景下,叠加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参与调查的上市公司也表示出现了“用工荒”、“停工、停产拖累生产进度”、“供应链受阻”等问题。

  在回答生产人员减少对公司产能影响问题时,22%的公司表示“没有影响”;46%的公司表示“影响很小,在15%以内”;22%的公司表示“略有影响,在15%~30%”;7%的公司表示“影响较大,在30%~50%”;还有3%的公司表示“影响很大,在50%以上”。

  参与调查的上市公司还反映,疫情给公司带来停工、停业或造成生产进度拖延,合同执行困难。具体影响有多大呢?43%的公司表示“影响很小,在15%以内”;35%公司表示“略有影响,在15%~30%”;17%的公司表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只有约6%的公司表示“没有影响”。若将停工、停产对公司营收影响进行量化,32%的公司预计停工、停产一天将“损失100万元以内”;39%的公司预计损失“100万元至500万元”;12%的公司预计损失达“500万元至1000万元”;17%的公司预计损失会达到“1000万元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作为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其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会波及整个产业循环,进而产生相应的冲击。以一家市值规模过千亿的企业为例,其主要从事各类电子设备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是产业链上重要节点。该公司反馈,“公司受疫情影响开工不足;物流不通畅,导致原材料供应受阻;产品、工程等订单交付受阻”。

  若从整体来看,被问及“疫情冲击供应链运行下,对公司生产订单完成造成的影响有多大”时,仅9%的公司表示“没有影响”;46%的公司表示“影响很小,影响在15%以内”;32%的公司表示“略有影响,影响在15%~30%”;10%的公司表示“影响较大,影响在30%~50%”;有13家表示“影响很大,影响在50%以上”,占比约3%。

  需引起注意的是,65家公司透露,公司有部分订单转移海外,占比约13%。65家公司中,海外产能恢复(49%)、国内生产成本上升(45%)、物流影响(42%)是导致订单外流的主要原因,还有23%的公司反馈“与海外沟通成本过高”。

  在资金层面,19%的公司表示“没有资金缺口,无需融资”,32%的公司表示“资金缺口较小,可自行解决无需融资”,两者合计为51%。剩余49%的公司表示存在资金缺口,其中33%的公司表示“需要融资”,16%的公司表示“有较大资金缺口,急需融资”。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呢?31%的公司认为疫情对公司融资计划“没有影响”;在69%认为有影响的公司中,多数公司认为疫情影响公司融资的程度“很小”或“略有影响”,占比分别为38%和19%。

  应对疫情挑战

  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成趋势

  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上市公司积极应对,一方面,大多数参与调查的企业正在筹划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另一方面,也期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从企业自身应对策略来看,“实施智能办公、自动化生产等”是参与调查上市公司的主要应对方式,占比约81%;62%的公司正“加快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19%的公司选择“裁员或优化员工结构”;9%的公司采取“降薪”。

  从企业资金使用来看,超五成公司透露疫情期间资金需求主要用于“保证企业的基本运营(房租、工资等)”“扩大业务和产能”。此外,还有35%的公司表示资金用于“增加企业研发支出”,有26%的公司将资金用于“引进人才”。

  从外部支持来看,今年以来,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等一系列为企业减负、共同抗疫的政策举措先后公布,政策相关支持效果有待继续观察。25%的公司反馈“没有享受到”包括租金减免、税收减免、抗疫费用补贴等各类扶持政策;75%的公司反馈享受到了相关支持政策,但是其中68%公司认为“支持力度较少。”

  超八成的公司希望在“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或企业加大税费减免力度”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占比81.66%;在“降低或延期支付企业社保费用”、“酌情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贷款利率补贴”以及“给予用工补贴”三方面获得政策支持的比重接近,分别为63.12%、60.55%、59.57%。

  此外,参与调查的公司还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降低信贷成本”(54.64%)、“减免融资费用”(24.06%)和“增加信贷额度”(19.53%)等相关支持措施。

新浪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铁民

上一篇:人民币贬值是否会导致股市下跌?

下一篇:汇率加速贬值,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首次下调,货币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

推荐阅读
工作人员 | 联系《中国网视台》 | 关于《中国网视台》
中国网视台 版权所有 欢迎合作!联系QQ/微信:986569019
法律顾问: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 主任:贾霆  |   QQ:986569019  |  地址:www.cntv.one  |  电话:邮箱:986569019@qq.com  |